全球卫生资讯

热带病防控简讯(2022年4月版)

01  2022年世界防治疟疾日

2022年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的主题是“利用创新减少疟疾疾病负担,拯救生命”。直至今天,仍然没有一种能够单独解决疟疾问题的工具或方法。世卫组织呼吁: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以便寻找新的病媒控制方法、诊断试剂、抗疟药物等高效抗疟工具,从而加快抗击疟疾的进展步伐。

疟疾负担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的《世界疟疾报告》,全球估计有2.41亿疟疾病例,62.7万人死于疟疾。与前一年相比,新增病例约1400万例,新增死亡6.9万例。新增死亡人数中约三分之二(4.7 万人)与新冠疫情期间疟疾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中断有关。 

非洲地区 :在中度和高度疟疾传播的国家中,虽然防治疟疾的进展速度自2015年以来较为平稳。但新冠疫情期间疟疾防治服务的中断对非洲区域的疟疾负担产生了额外影响。

2020年,非洲区域疟疾病例占全球的95%(2.28亿),死亡人数占96%(60.2万)。其中,尼日利亚(31.9%)、刚果民主共和国(13.2%)、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4.1%)和莫桑比克(3.8%)等4个国家占全球疟疾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东南亚地区:在减少疟疾负担方面,近20年来,东南亚区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本地区疟疾负担没有显著增加。 

2020年,东南亚区域有9个疟疾流行国家,约占全球2%的疟疾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印度(占本地区的83%)。 

资金和目标 

2020年,控制和消除疟疾的实际资金总额为33亿美元,而目标资金是68亿美元。其中,疟疾流行国政府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防治疟疾资金,其余三分之二为国际来源。 

全球抗疟资金的缺乏,导致了世卫组织全球疟疾战略的两个重要目标未能实现,即2020年全球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2015年降低40%以上。这也将进一步影响2030年在全世界消除疟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虽然全球应对疟疾的进展趋于平缓,但一些疟疾负担较轻的国家正在走向消除疟疾。2021年,有两个国家被认证为无疟疾国家:中国和萨尔瓦多。全球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这一里程碑。

另外,至2020年,在所有疟疾流行国家中,一半以上(47个国家)的本土疟疾病例降至1万例以下(2000年为26个国家); 有26个国家报告的疟疾病例少于100例(2000年为6个国家)。


来自WHO和UN网站:

https://www.who.int/campaigns/world-malaria-day/2022;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04/1102252.

02  2022年世界恰加斯病日

2022年4月14日是世界恰加斯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发现和报告每一个病例,以战胜恰加斯病。”

疾病传播

恰加斯病,也称为美洲锥虫病,是由原生动物寄生虫克氏锥虫引起的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疾病。

在拉丁美洲,克氏锥虫主要通过锥蝽虫的粪便/尿液传播(媒介传播)。媒介虫通常生活在农村或郊区房屋和石头结构的墙壁或屋顶裂缝中,例如鸡舍,围栏和仓库。通常,锥蝽在白天躲藏,在晚上吸食动物血液(包括人类血液)变得活跃。锥蝽通常会咬住暴露的皮肤,如面部,因此被俗称为“接吻虫”( kissing bug),并在咬伤处排便。当人误将虫子的粪便或尿液涂抹到被咬伤的皮肤、眼睛或嘴巴中时,克氏锥虫进入体内。受污染食物经口传播是另一种潜在传播方式。

恰加斯病可导致心律失常和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猝死或心力衰竭,伴有相对频繁的消化道临床表现和血栓性血管意外,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该病暂无有效疫苗。

流行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有600万至700万人感染克氏锥虫,每年约有1万人死亡。过去几十年来,恰加斯病已在拉丁美洲以外的几个国家被发现,包括美利坚合众国和加拿大,以及许多欧洲和一些非洲、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国家

中国尚无本地感染的病例报道,目前仍为非流行区。但有相类似的锥蝽媒介存在,已记录的锥猎蝽亚科有两种,但尚无传播人畜疾病的报道。红带锥蝽在我国南方常见,国外曾有报道红带锥蝽体内查见天然感染的克氏锥虫。

恰加斯病通常被称为“寂静和沉默的疾病”(Silent and Silenced Disease),由于许多患有克氏锥虫感染的人没有症状或非特异性轻度症状,而大多数流行国家缺乏本病人群和传播途径的监测系统,因此,全球病例检出率仍然很低(估计约为10%)。

?防控目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纪念2022年世界恰加斯病日,重申了世卫组织与各国合作战胜这一疾病的承诺。世卫组织将与所有受影响国家共同努力,提高预防、发现、报告和为每一例病例提供护理的能力,以战胜恰加斯病。

2030年实现消除恰加斯病目标的五个主要指标:【被忽视的热带病路线图(2021-2030年)】

在家庭中实现媒介传播阻断;

实现经输血途径传播阻断;

实现经器官移植传播阻断;

消除先天性疾病传播;

目标人群的抗寄生虫治疗覆盖率为75%。


来自WHO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https://www.who.int/news/item/14-04-2022-world-chagas-disease-day-bringing-a-forgotten-disease-to-the-fore-of-global-attention;

https://www.chinacdc.cn/tzgg/201206/t20120619_63650.htm.

03 研究揭示血吸虫雄性控制雌性发育的分子机理

近日,由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James J. Collins III团队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题为“A male-derived nonribosomal peptide pheromone controls female schistosome development”的一项研究,首次报道了血吸虫雄虫诱导的雌虫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从而有助于回答一个世纪以来的谜题,为这种被忽视的热带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该研究发现,Hedgehog通路的转录因子 gli1的表达对于雄性血吸虫诱导雌性的性发育至关重要,该基因敲去后可以导致雌虫不能性成熟产卵。相关转录分析和生化研究结果显示,一个非核糖体肽合成酶(SmNRPS)在gli1敲低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有所差异,将合抱的虫体分离后,雄性的SmNRPS表达量会迅速降低。提示SmNRPS可能是控制雌虫生殖发育的关键因子。

研究人员通过蛋白序列分析发现SmNRPS蛋白与果蝇Ebony相同的酶功能,通过同位素标记,终追踪到一种β-丙氨酸-生物胺分子:β-丙氨酸-色胺(β-alanyl-tryptamine,BATT)。

此外,BATT可以替代雄虫,在体外刺激雌性的性发育和产卵。这些数据表明,基于肽的信息素信号传导控制雌性血吸虫性成熟,提出了治疗干预的新途径,并揭示了非核糖体肽作为后生动物信号分子的作用。


来自于Cell网站: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0327-0?_returnURL=https%3A//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92867422003270%3Fshowall%3Dtrue.

04 新型长效杀虫剂蚊帐有助于应对疟疾病媒耐药性问题

长效驱虫蚊帐(Long-lasting insecticidal nets,  LLINs) 虽然成功地减少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疟疾,但其有效性受到病媒对杀虫剂耐药性的影响。近日,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利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新型蚊帐可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该研究在坦桑尼亚进行了一项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分别按以下四种类型的LLINs干预:仅α-氯氰菊酯(对照组)、吡咯啉和α-氯氰菊酯组、氯虫腈和α-氯氰菊酯(氯虫腈基)、椒基丁醇(增效剂)和氯菊酯。观察比较蚊帐分发后24个月的疟疾感染流行率和成本效益。

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α-氯氰菊酯LLINs对照组相比,使用双活性成分蚊帐的试验组疟疾的发病率在2年内平均降低了44%。此外,长效杀虫剂蚊帐发放2年后,使用氯虫腈和α-氯氰菊酯LLINs实验组儿童的疟疾感染率为25.6%,而对照组为45.8%。虽然新型蚊帐的成本更高,但该试验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相对于单独使用α-氯氰菊酯LLINs,减少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合理的成本效益阈值。这为流行地区的疟疾控制规划以及捐助者提供了重要信息。

根据这项研究,全球基金计划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投资5000万美元,推广新型驱虫蚊帐,用以应对消灭传统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蚊子。


来自于The Lancet、Global Fund网站: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2499-5/fulltext#seccestitle160;

https://www.theglobalfund.org/en/news/2022-04-25-global-fund-urges-world-boost-fight-against-malaria-covid-19-disruptions-drug-insecticide-resistance-new-threats-endanger-progress/.

05 美国首个转基因蚊子试验的结果公布

野生埃及伊蚊可以携带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和黄热病等病毒,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减少其种群数量的方法。Oxitec的基因工程雄性依蚊携带一种对雌性后代致命的基因,当被释放到环境中时,经过改造的雄蚊将与野生雌蚊交尾,使它们的雌性后代在具有生殖能力之前死亡。该基因也会传递至雄性子代。随着每一代交尾,更多的雌性死亡,从而导致埃及伊蚊的种群数量减少。

按照计划,美国Oxitec生物公司自2021年4月以来,在佛罗里达群岛释放了近500万只基因工程修饰的埃及伊蚊,用于研究这些蚊子是否能够实现抑制野生携带病毒的蚊子种群的目标。近日,该研究完成了相关监测工作。

Oxitec研究人员从试验地区收集了超过22,000枚卵,并将它们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孵化。研究报告显示,所有继承了致命基因的雌性后代在成年之前就全部死亡。此外,研究小组还发现,致命基因能在野生种群中持续存在两到三个月,大约三代蚊子周期,就会消失。Oxitec还在十周后记录到最后一只致命的携带基因的后代。

下一步,该公司拟计划在更多的地区开展类似实验。


来自Nature网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07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