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卫生资讯

热带病防控简讯(2022年11月版)

01  WHO发布全球利什曼病2021年监测报告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美洲、东非、北非以及西亚和东南亚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2021年全球利什曼病的监测报告更新了全球内脏利什曼病(VL,也称为黑热病) 和皮肤利什曼病(CL)的病例数、以及地区分布情况,并对新冠疫情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病例报告

截至2022年10月20日,存在CL 流行的89个国家中有51个(57%)向WHO报告了2021年具体数据;存在VL 流行的80个国家中,有48个(60%)向WHO报告了2021年具体数据。

2021年度,全球共新增CL 221953例(其中本土221614例、输入339例),新增VL 11743例(其中本土11689例、输入54例)。

病例分布

在新发CL本土病例中,有超95% 的CL 病例来自东地中海地区(79%)和美洲地区 (17%)。其中东地中海地区和阿尔及利亚报告了所有新发 CL 病例的82% (181971例),成为了重点高发区域。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西,哥伦比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巴基斯坦,秘鲁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9个国家(报告CL病例均超过5000例)是CL高发国家,9个国家共报告195283例,占全球病例的85% 以上。

在新发的VL病例中,有40%由东地中海地区报告,其次是非洲地区、美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分别报告了33%、 16% 和12% 的病例。VL 高发地区是东非的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苏丹和乌干达等国 ,占全球所有病例的66%;此外,巴西占16%,孟加拉国、印度和尼泊尔3个国家的病例占12%。其中,巴西,肯尼亚,印度和苏丹4国报告VL均超1000例,是VL高发国家,4国报告病例占全球的68%。

影响因素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严重扰乱了各国的基本卫生系统。2021年调查显示,全球大圴46%-49% 国家的被忽视热带病防治出现服务中断现象。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亦对本疾病监测造成了影响,本报告相关数据可能与各国的实际流行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本条信息来自WHO网站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wer9745-575-590

02  非洲地区抗疟药物耐药性及应对策略

当今,青蒿素仍是治疗疟疾的最有效药物,但非洲已发现对青蒿素具有耐药性的疟原虫。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某些地区的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使用的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性,面对这些情况,需要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来保护相关药物的治疗效果。

尽管抗疟药物耐药性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但WHO目前仍推荐6种不同的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作为无并发症恶性疟的最佳治疗方法。在ACTs中,青蒿素的作用是在治疗的前三天减少寄生虫的数量,而联合使用的药物的作用是消除剩余的疟原虫。

潜在影响

WHO非洲区域热带和媒介传播疾病小组负责人Dorothy Achu博士指出,在抗疟药物方面,当前并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通过ACTs来治疗,一旦ACTs失效可能会导致大量病例和死亡。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2016年模拟了青蒿素和一种联合药物广泛耐药对非洲的潜在影响,估计每年将增加1600万例疟疾病例,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例将增加约36万例,并导致每年增加近8万例死亡病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尽量减少非洲抗疟药物耐药性的威胁和影响。

加强抗疟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性监测。

优化疟疾诊断、治疗能力。

限制耐药疟原虫的传播。

鼓励研究和创新,开发新方法解决抗疟药物耐药性问题。

本条信息来自WHO网站

https://www.who.int/news/item/18-11-2022-tackling-emerging-antimalarial-drug-resistance-in-africa

03  植物源新木脂素类化合物抗血吸虫作用值得关注

血吸虫病,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影响超2.3亿人,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广泛传播。尽管血吸虫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的损失,但目前仍然只有一种药物(吡喹酮)可以有效治疗。WHO血吸虫病控制战略的重点是对高危人群进行大规模人群药物治疗(预防性化疗),这一过程可能产生具有耐药性的血吸虫。现有研究显示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的治愈率约为75%。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的抗血吸虫药物。

近日,相关论文报告了threo-austrobailignan-6和verrucosin这两种分离于三白草科植物的化合物,对曼氏血吸虫成虫的体外抗虫试验。研究显示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在体外具有强大的抗血吸虫作用,其EC50值为12.6-28.1μM,进一步分析发现用药后曼氏血吸虫虫卵的数量也明显减少。而这2种化合物对动物(Vero)和人(HaCaT)体细胞呈低毒性。针对threo-austrobailignan-6和verrucosin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建议被忽视热带病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特别是研究抗血吸虫药物相关领域的专家的重视。

本条信息来自Nature网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23110-2

04  开展G6PD检测可减少治疗疟疾时的急性溶血威胁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酶缺乏症,全球约4亿人患此病,是一种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G6PD 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中,在防止活性氧对细胞造成损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细胞容易受到活性氧的伤害,因为其在氧气传输中起作用,而且依赖于 G6PD 介导的新陈代谢来对抗氧化。虽然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自己患有 G6PD 缺乏症,并且终身都不会受到与其相关的不良影响,但某些药物,例如8-氨基喹啉,会引起G6PD 缺乏症患者氧化应激,导致红细胞急性溶血。

在疟疾流行地区G6PD 缺陷表型的人群中,使用8-氨基喹啉治疗间日疟,是导致红细胞急性溶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此,WHO建议根据个体的 G6PD 状态来指导8-氨基喹啉治疗的剂量和持续时间。

最近,一种新的长效8-氨基喹啉-他非诺喹已被注册。该药禁用于 G6PD 活性低于70% 的个体,急需一个高效的 G6PD 检测方法来指导给药。WHO推荐一种G6PD的新型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有望促进8-氨基喹啉安全有效的治疗间日疟,防止复发,并减少疟疾传播。这种检测方法还可用于筛查诊断新生儿G6PD缺乏症,并进一步研究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机制。

本条信息来自WHO网站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2962

05  新加坡登革热高、低风险地区自然与社会因素横断面研究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由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增加超10倍,病例数从2000年的505,430例增加到2019年的520多万例。2013年,全球因登革热病例而产生的损失约为89亿美元。据估计,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有罹患登革热的风险。

新加坡是登革热流行地区之一,登革热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然很重,目前病媒控制与降低聚集仍然是当地减少发病的主要方法。但近年来,日益扩大的城市化环境、市区内人口流动增加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缺乏管理措施等,导致了登革热发病率的上升。

本研究在疫情高发地区(SHS)、非疫情高发地区(NSHS)进行随机抽样,对抽样地区人群的社会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态度、行为等)和自然因素(居住环境等)开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SHS和NSHS的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当地影响登革热社区传播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和就诊意愿等。为有效控制当地登革热流行与传播提供了建议。

本条信息来自Nature网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2277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