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1950年代启动血吸虫控制计划之前,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较为严重。虽然,当前中国血吸虫病处于低度流行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尚未完全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2022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控制和消除人类血吸虫病指南,该指南建议人体血吸虫病预防策略应包括预防性化疗、局部钉螺控制、病例管理、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干预。
Rogers等人在1975年提出保护动机理论(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MT), 该理论认为是 KAP 理论的扩展,认为保护动机的形成是人们通过对危险评估(Threat appraisal)和应对评估(Coping Appraisal)2个方面的评估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决策。行为的改变可以打断寄生虫的生活史,从而帮助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而行为意向是行为改变过程中必要的中间环节。本研究旨在通过保护动机理论(PMT)分析影响血吸虫病预防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血吸虫病知识与7个PMT亚构相关,进而影响未来的预防行为的产生。行为意向是行为改变中复杂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专业知识、社会经济地位和个人特征的影响。应加强血吸虫病知识的有效传播,其中疾病严重性以及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是知识传播的关键内容。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王依主管医师为本文第一作者,毛元春副研究员、李伟副主任医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文发表于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IF=5.2),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ublic-health/articles/10.3389/fpubh.2024.1295081/full
2024.09.24
2024.09.24
2024.08.21
2024.07.09
2024.07.08
2024.07.08
2024.07.03
2024.07.02
2024.06.26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