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假说认为过度洁净的环境和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率,而感染(包括寄生虫感染)可以抑制和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过敏性炎症发病率和寄生虫感染率呈负相关。动物实验证明血吸虫感染通过诱导宿主免疫反应类型转变减轻包括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在内的宿主自发免疫性疾病严重程度;通过上调感染后Treg细胞,抑制小鼠由尘螨引起的变应性气道炎症;通过诱导Th1细胞因子分泌,减轻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然而,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在临床场景下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需经临床数据的验证和检验。
基于此,近日,我所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研究型论文《Atmospheric pollen concentration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visits in Beijing: time series analysis using a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本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广义加性模型,通过控制气象因素、时间趋势、星期效应和假日效应,分析北京地区花粉浓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门诊患者数量之间的关联性。COPD是一种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终会不可逆转地发展成慢性呼吸衰竭。气道过敏性反应是COPD发作的诱因之一。结果表明,花粉浓度不仅与COPD患者数量呈正相关,而且对该地区医院COPD就诊量具有双峰滞后效应。研究证明,在致敏原持续存在的实际条件下,包括哮喘、COPD在内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作被有效药物治疗或抑制的概率降低,这是寄生虫免疫相关基础研究需要考虑的临床事实。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汤宪时助理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相关数据支持。
2024.12.27
2024.12.27
2024.12.23
2024.12.06
2024.12.04
2024.11.21
2024.11.07
2024.11.05
2024.10.25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