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气候变化情形下球形水泡螺在中国大陆潜在的定殖风险研究

水泡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基眼目, 扁卷螺科)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淡水螺,约有30种,均可传播埃及血吸虫病,广泛分布在非洲以及印度洋和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地区。随着“一带一路”推进,非洲和中国之间人员和经济往来的增加,存在着水泡螺输入至中国大陆,并进行潜在定殖的风险。

本研究依托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获得球形水泡螺螺卵、幼螺和成螺存活所需的最低和最高温度,采用回归分析获得半数致死温度(ET50),确定最适宜温度范围,获得螺卵、幼螺、成螺和产卵半数致死最低温度(ET50min)分别为8.5、7.0、7.0、14.9℃;半数致死最高温度(ET50max)分别为36.6、40.5、40.2和38.1℃;发育积温为712.1±64.9℃·d等球形水泡螺关键生物学参数。通过中国大陆气象站获得1955年至2019年气象数据,利用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empirical Bayesian Kriging) 模拟球形水泡螺在中国大陆的定殖风险,发现球形水泡螺可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繁殖传代,绘制了水泡螺在中国大陆潜在分布的北界线,结果发现1955 - 2019年间水泡螺的定殖空间呈现北移的趋势。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形下,球形水泡螺在中国大陆存在潜在的定殖风险,并逐渐向北扩散。同时,本研究为传病螺类在非流行国家的入侵与定殖风险识别提供了一种评估方法。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王鑫瑶为本文第一作者,杨坤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该文发表于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IF=4.52),原文链接:

https://idp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249-022-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