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DR、CT、MRI、PET-CT、ECT、B超等,目前DR、B超和CT应用较为广泛。人们到医院就诊时,如果是外伤,医生会让拍片看有无骨折,头痛时让拍颅脑CT,就连体检时也会有放射检查项目,甚至有些受检者会增加胸部CT。然而,还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放射检查方法,认为它们有辐射,对身体有伤害,心存戒备,甚至体检时刻意放弃放射检查项目。那么常见辐射有哪些?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常见影像检查方法的辐射情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常见辐射的分类
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作用于人体的辐射可分为两大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1、天然辐射:天然本底照射如:宇宙射线、地球辐射(在空气、水、岩石、土壤中不同程度存在放射性核素)、燃煤发电、地热能生产、磷酸盐开采、增加的室内照射等。
2、人工辐射:核爆炸、核能开采(铀矿开采、运输等)、医疗照射、辐射发光产品、电子电器、烟雾探测器等。
据统计人类受到的放射性照射82%来自于天然环境,17%来自于医疗照射,其他活动只有大约1%。各种电离辐射和放射性核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使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中居于首位。
二、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要根据辐射量大小来判断。若是轻微辐射损伤一般没有明显的反应,若长时间接受大剂量辐射,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骨骼:辐射可直接影响成长过程中的骨骼发育,导致发育畸形等;
2、视力:辐射可影响视力发育,导致视力下降,甚至造成视网膜脱落、白内障等;
3、生育:过量辐射可能影响生育,导致孕妇流产、不孕、畸胎等;还可使精子质量下降,性状改变,甚至导致不育症的发生;
4、其他:长期大剂量辐射,可对人体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伤害,可能诱发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甚至癌症。
三、常见影像检查方法的辐射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正常人体每年接受辐射剂量限值: 5msv/a(不包括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辐射),放射性工作者的职业剂量限值:50msv/a。
我们来看一下常见影像检查方法的辐射剂量:X线胸片约0.05msv/次,核医学ECT 1~5msv/次,头部CT约 2msv/次,胸部CT约 7msv/次,PET-CT 13-32msv/次,B超和核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一直处于低剂量辐射的环境中,大多数情况下辐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即使一次PET-CT检查的辐射量也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标准,但是对于婴幼儿及孕妇还是不建议做放射影像检查。所以,正常受检者大可不必对影像学检查过于紧张,遵医嘱就可以啦。
2025.04.15
2025.04.15
2025.02.17
2025.01.13
2024.10.29
2024.09.20
2024.09.04
2024.08.12
2024.07.19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