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喜讯!余传信创新团队荣获第六届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5年8月23日,第六届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表彰会议在南京召开。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余传信创新团队和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华子春团队联合完成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药物靶标的发现及其机制研究”荣获第六届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宋丽君副研究员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项目简介]

血吸虫病依然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血吸虫感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沉积于人体肝脏中的虫卵引起的慢性虫卵肉芽肿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病变,导致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部分患者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终导致劳动力丧失甚至死亡。但目前临床上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因此有必要阐明血吸虫感染虫卵肉芽肿炎症及纤维化病变形成的分子机制,开发针对性肝纤维化预防、治疗和病情评估的方法与药物。本项目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转录组学等技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肝脏病变的病原因子、产生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相应的治疗和病情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

1、首次发现日本血吸虫虫卵中独有的肝脏毒性因子核糖核酸酶SjCP1412蛋白分子,证明了该蛋白分子具有细胞毒性,可以诱导肝脏细胞死亡,并诱导TH2型免疫炎症反应,是诱导虫卵肉芽肿炎症及肝纤维化病变的关键分子。通过体内免疫或抗体中和SjCP1412分子的活性,有效减轻血吸虫感染肝脏病变,证明该分子是血吸虫感染抗病疫苗开发和抗病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2、首次发现了RIP3调控的细胞死亡通过RIP3-JNK-ROS正反馈调节循环促血吸虫感染肝脏虫卵肉芽肿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病变,证明敲除RIP3或阻断其下游JNK信号通路可以有效地减轻血吸虫感染虫卵肉芽肿炎症与纤维化病变,证明RIP3及其下游信号通道是开发治疗血吸虫感染虫卵肉芽肿炎症与纤维化病变药物的潜在靶标分子;

3、首次发现使用Rho GTP 酶的抑制剂法舒地尔能有效地抑制CD4+T细胞向促炎Th17分化,下调TGF-β的表达水平,抑制肝星形细胞的激活,明显减轻血吸虫感染肝脏虫卵肉芽肿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病变,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4、发现了非典型蛋白激酶C的/亚型(PKC/)和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促进血吸虫感染肝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条件性敲除CD4+T细胞上的PKC/或阻断BAFF的功能均能有效地减轻血吸虫感染的肝脏病变,是潜在的治疗靶标分子;

5、首次直接证明吡喹酮可以治疗虫卵肉芽肿炎症及纤维化病变,为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6、发现了晚血患者血清中抗SjCP1412蛋白特异性抗体IgG水平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水平呈正相关,检测患者血清中抗SjCP1412特异性抗体IgG具对晚血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作用,并建立了相应的方法。

项目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了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病变形成的分子机制,为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并为开发预防和治疗血吸虫感染肝脏虫卵肉芽肿炎症及纤维化病变的新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满足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对促进我国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将会有力促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目标的实现,并为其它疾病所致的肝脏病变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借鉴。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2篇,最高影响因子39.3,共被引用296次,他引270次;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3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