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由一种名叫白纹伊蚊的蚊子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爆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爆发流行,目前无预防针和药物可以预防。

  二、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蚊叮咬后,经3-14天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可造成死亡。

  三、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

  1、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2、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3、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请立即考虑采取以下3项措施:

  1、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

  2、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3、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四、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居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闲置废弃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容器等。

  2.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5-7天洗瓶换水、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应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4.保持室内外花盆托盘无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理干净。

  5.大力整治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

  6.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或者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生活,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防止蚊虫叮咬。一旦有上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