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血吸虫病治疗

(一)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药物为吡喹酮,吡喹酮为片剂,每片200mg。对于急性、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均有很好的病原治疗作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不良反应较轻,约40%的病人服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服药后数小时,且持续时间短,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消失。少数反应较重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如出现腹痛时,使用解痉药;出现呕吐时,给予止吐药;出现皮疹时,使用抗过敏药。另外可给予适量维生素B1、B6及谷维素等,一般1~3天内可消失。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下:

1. 神经系统 以头昏、乏力和头痛多见,其次为失眠、眩晕、多梦、多汗和肌肉颤动等。个别病人可出现昏厥、癫痫样发作,癔症、精神病发作。

2. 消化系统 以腹痛、腹胀多见,其次为恶心、呕吐、口干及腹泻。

3. 循环系统 5%~9%病人的心电图有T波平坦、双相或浅倒,早搏,S-T段低压等,一般临床不出现症状,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二)服药注意事项

对于合并有严重心率紊乱或心力衰竭尚未控制者,肝代偿机能极差或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一般不宜用吡喹酮治疗;合并精神病者禁用;合并癫痫者在住院严密观察下慎用。

(三)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

1. 支持对症治疗 包括补充维生素、液体、钾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或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加用皮质激素,以增进退热效果和改善病情;并发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生素等。

2. 病原治疗 吡喹酮成人120mg/kg体重,儿童140mg/kg体重,6日疗法,每天总剂量分3次服。其中二分之一剂量在第1、2天分服完,另二分之一在第3~6天分服完。吡喹酮治疗见效快,轻型病人在服药1个疗程后2~4天内,体温即可降至正常;中型或重型病人需治毕1周或更长时间,体温才降至正常。约50%的病人于服药后当天可发生伴有寒战、高热等类赫克斯海默反应,体温可比治前升高1℃左右,出现体温“反跳”现象。对经一个疗程治疗后仍不退热者,如无其他原因,可在停药2周后重复一个疗程。对未经治疗体温已降至正常的急性血吸虫病人,吡喹酮用量可按慢性血吸虫病疗法治疗。

(四)慢性血吸虫病的治疗

主要进行病原治疗,其方法有:2日疗法,吡喹酮总剂量成人60mg/kg体重,儿童体重不足30kg者总剂量可加至70mg/kg体重,分2天,每天2~3次,餐后服。成人体重超过60kg者不再增加剂量,仍按60mg/kg计算;1日疗法,吡喹酮总剂量40mg/kg体重,一次顿服。

(五)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

1. 病原治疗 对大多数肝脏代偿功能良好的晚期血吸虫病人,可用吡喹酮总剂量60mg/kg体重,2日疗法。对年老、体弱、肝功能差的病人,可用总剂量60mg/kg体重3日疗法,或90mg/kg体重6日疗法。

2. 巨脾型治疗 以外科治疗为主。脾肿大达Ⅲ级或Ⅲ级以上,或虽只达Ⅱ级但有明显脾功能亢进者,或伴有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和上消化道出血史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3. 腹水型治疗 以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有:①支持对症疗法:卧床休息,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②利尿疗法;③纠正有效血容量不足:方法有输入白蛋白或血浆,自身腹水直接静脉再输入,自身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术等。

4. 侏儒型治疗 侏儒型血吸虫病对病原治疗反应良好,治疗后生长发育常可获得明显改善。未改善者可试用激素治疗,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等。

5. 结肠增殖型治疗 此型患者常继发肠道感染并易发生恶变。首先应进行病原治疗。对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无明显疗效者,有结肠增殖肥厚形成肠梗阻或广泛多发性息肉者,或活组织检查提示黏膜异位腺体有间变等患者,均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