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江苏省消除疟疾工作进展

2017年4月26日是第10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广泛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球有91个国家(或地区)有疟疾流行,每年造成约2.12亿人次感染,引起约42.9万人死亡。

疟疾是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疟疾控制工作,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控制了疟疾在我省的传播。2010年7月,我国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随后江苏省也全面启动和实施消除疟疾行动,疟疾防治工作从“控制”走向“消除”。近年来,全省认真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实现了防控策略从控制到消除的转变,全面落实消除疟疾各项技术措施,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有效阻断了疟疾在江苏省的流行。疟疾曾在我省广泛流行,启动消除疟疾行动后,自2011年9月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以来,全省已连续5年多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

二是成功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近年来江苏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维持较高水平,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及时开展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至今未发生境外输入性疟疾引起的继发病例。

三是提前实现消除疟疾阶段目标。目前我省无锡、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市等9个市和所有县(市、区)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并通过达标考核,提前实现《江苏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目标任务。

四是努力为全球消除疟疾作出贡献。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还努力在全球其他疟疾流行区推广我国消除疟疾的技术和经验,2002年至今,为非洲等疟疾流行区培训了千余名专业技术人员,2016年被世界卫生组织任命为“消除疟疾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

虽然江苏省消除疟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面临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消除疟疾依然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区的经商和务工人员日益增加,从境外输入我省的疟疾病例也因此维持在较高水平,我省每年报告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从2003年的2例上升到2016年的308例,这严重威胁我省消除疟疾的成果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下一步,我省疟疾防治的工作重点主要有: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江苏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和《江苏省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的要求,动员多方力量,加强多部门协作,落实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按时达到消除疟疾的阶段目标。

二是进一步加大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重点加强对出国经商、务工、旅游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谨防境外感染。同时,通过加强对归国人员监测管理,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三是进一步落实传染源管理措施。继续严格执行消除疟疾“1-3-7”工作要求,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督查,努力提高消除疟疾工作质量和效果,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四是进一步强化疟疾监测体系的建设。针对消除疟疾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我省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消除后疟疾监测方案,研究和推广疟疾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健全疟疾监测体系,不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巩固我省消除疟疾成果。进一步发挥省血防所“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的作用,推广我省消除疟疾的成功经验与技术,服务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全球消除疟疾。

 

知识链接

疟疾防治宣传核心信息

一、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

(一)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

(二)疟疾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

(三)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四)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止蚊子叮咬。

(五)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

(六)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

 

二、面向医务人员的核心信息

(一)从非洲和东南亚回国的发热病人,须查疟原虫。

(二)医疗机构如无治疗疟疾药品,可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

 

三、面向出入境人员的核心信息

(一)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

(二)在疟疾流行区,要防止蚊虫叮咬。

(三)企业派驻非洲、东南亚等地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并储备足量疟疾治疗药物。

(四)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