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重点寄生虫病

省市联合诊治一例罕见寄生虫病病例

近日,在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配合下,我所丝蠕虫病室和门诊部联合确诊一例亚洲带绦虫感染病例。

2019年3月27日,我所丝蠕虫室收到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的疑似带绦虫节片标本,工作人员随即对标本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发现节片长约3~4cm,呈节段性蠕动,显微镜检测发现节片中存在带绦虫虫卵,进一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鉴定为亚洲带绦虫节片。该患者52岁,四川省布拖县人,彜族,现居常州,因肾病综合征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通过询问病史发现患者平时过节有生食猪肝史,且患者常年近肛门处有虫体移行感,并有虫体从肛门溢出,伴肛门口瘙痒,其大便中发现白色虫体节片已有30余年,因长期未被诊断而饱受痛苦。确诊后,我所门诊部医生即刻建议采用吡喹酮对患者进行杀虫治疗,同时与该患者的主治医生联系就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说明,目前该病例已成功治愈出院。

亚洲带绦虫主要流行于亚太地区,包括东亚的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国,我国在贵州、云南、广西及四川等省(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存在亚洲带绦虫的地方性流行。人感染亚洲带绦虫的途径是经口食入了中间宿主猪以及野猪等野生动物体内活的囊尾蚴。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喜欢生食或半生食猪肝或野猪等野生动物内脏,如台湾土著居民有生吃野生动物或家畜内脏的习惯,特别喜食猪和羊的肝脏,当动物宰杀后,尸体仍有余温时即食,当地认为动物内脏是很干净的,且对于孕妇营养价值极高;贵州省布依族居民喜欢生吃或半生吃猪肝、猪脑等,如将猪肝切成块放入开水中片刻即蘸取香料食用,俗称“梭火锅”。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均造成亚洲带绦虫病的地方性流行。亚洲带绦虫对人体的致病机制与牛带绦虫相似,大致分为掠夺营养、机械损伤、化学和抗原刺激等,目前未见异位寄生的报道,临床症状包括排节片史、肛门瘙痒、恶心、腹痛、头晕、食欲增加等,多数患者排节片史为1-3年,最长可达30年。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改进烹调方法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驱虫药物主要是吡喹酮,药物用量及注意事项与牛带绦虫病相同。

近年来,我省输入、罕见及食源性寄生虫病病例不断呈现,为有效应对这一现状,我所一方面积极加强相关寄生虫病诊疗知识、技术及处置能力的储备,同时充分利用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及医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搭建我省疾控与临床诊疗人员的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寄生虫病的诊断意识和能力,逐步建立我省输入、罕见及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疗网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省市联合诊治一例罕见寄生虫病病例